【好書分享】告訴我,你為甚麼殺人

洪裕權
Mar 28, 2021

--

作者是一位司法精神醫學鑑定專家,因此經常對被告進行精神狀態的鑑定,並提出專業建議供法院參考。作者從其經歷過的案件中挑出了九個故事,這些故事的元素中包含了精神障礙、精神疾病、暴力行為。由於作者的背景,因此除了述說故事的細節之外,還會加入作者對被告進行精神鑑定時的對話、評估歷程、以及最終的鑑定結果。在閱讀這些故事時可以看到作者是如何鑑別被告的精神狀態歷史、如何判斷事發當下被告的覺察能力程度,這些都會影響到鑑定結果,最終影響判決結果。

當讀者看完這九個故事,一方面對於司法精神醫學會有更多的認識,也對於這些專家是如何回推被告當下的精神狀態有更清楚的了解(以前總覺得要從事後的線索去了解案發當下的精神狀態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讀者重新反思自己在聽聞到有精神障礙者涉入的犯罪事件時的反應。因為大多數人遇到這樣的事件時,往往當下的第一反應都是要求判定被告「死刑」。但是看完這本書,會讓讀者更明白這類事件的發生,往往是多個因素共同影響而產生的,部分被告在那個當下是沒有思考能力的,或者是說他所感知到的世界是扭曲、脫離現實的。

儘管有許多的學者、律師、實務工作者嘗試提出許多證據和觀點來扭轉大多數人對於這類事件的第一反應,但似乎成效非常有限,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遇到這樣的事件時,都是一樣的反應:「唯一死刑」。如此的衝突令我想起以前研究所一位老師曾分享其對於這個現象的看法,他認為大多數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應是符合生物本能的展現。這樣重大的事件所引發的恐懼與危機感是非常強大的,那股恐懼會立即主宰個體的思考(大腦在處理恐懼情緒的速度遠超過處理其他情緒的速度)、也嚴重衝擊了大多數人思考的極限,他們無法理解為何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綜合以上的原因,為了生存下去(生物的本能),個體會希望馬上消滅造成此事件的源頭,如此一來引發他們恐懼的來源可以立即消失,他們也不需要花費心思去思索會何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而這樣的自動化反應往往會使得個體無法進行更深的思考,腦中只會不停的想著一件事 — 消滅兇手,沒有其他的心智資源可以去了解為何這樣的事情會持續發生。唯有透過不斷的理解與反思,讓自己不斷去接觸相關的資訊,才有可能擺脫自己的自動化思考,而增加進一步探究的可能性。

我想對於這類議題有興趣的人分享兩個Podcast頻道:《法客心法影劇組》、《哇賽心理學 — 法客心法聊天室》。最後分享Podcast《哇賽心理學 — 法客心法聊天室》主持人說過的一句話:「今天一個人所犯行的行為因其本身思考覺知能力的喪失而無法歸責於他的時候,他所犯下的罪還是刑法上的罪嗎」。最新一期的podcast連結: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5%93%87%E8%B3%BD%E5%BF%83%E7%90%86%E5%AD%B8/id1500162537?i=1000512855774

--

--